九毛九“亮堂護眼計劃”落地貴州關嶺 “公益+產業”雙輪驅動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

0
6月27日,九毛九集團“貴州關嶺縣亮堂護眼計劃”交付儀式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花江鎮花嘎小學隆重舉行,200間護眼教室正式交付使用,覆蓋關嶺縣7所學校。關嶺自治縣委常委、縣委宣傳部部長、縣委教育工委書記胡一平,關嶺自治縣教育局黨委書記、局長尹濤,農業農村局等領導,關嶺縣受助學校校長,以及九毛九集團副總裁趙媛媛一行共同出席。
在粵黔東西部協作辦、兩地政府協調下,九毛九集團積極參與貴州幫扶建設,投身貴州鄉村振興的幫扶實踐。隨著此次“亮堂計劃”交付落地,九毛九集團在貴州安順構建起“產業賦能+公益守護”的聯動幫扶模式——用產業“造血”激活鄉村經濟動能,用公益“輸血”改善教育基礎條件,串聯企業、農戶和學校形成可循環的價值生態,讓貴州鄉村在振興進程中兼具生態底色、產業活力和教育希望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“亮堂計劃”以光筑夢,賦能鄉村教育
“亮堂護眼計劃”由九毛九集團發起,響應教育部、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《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》為偏遠地區學校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護眼燈,旨在改善教室照明環境,保護學童視力,為鄉村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注入可持續的核心動能。
過去一年,該計劃覆蓋貴州安順關嶺縣花嘎小學等7所學校,完成了200間教室的照明改造。實施至今,計劃已深入貴州畢節大方縣、甘肅隴南禮縣、貴州安順關嶺縣的村鎮學校,累計建成500間“亮堂護眼教室”,覆蓋超過2萬名學生,用一盞盞護眼燈切實改善教室照明條件,為鄉村學童點亮學習之路。
教育是國之大計,黨之大計。安順關嶺縣教育局黨委書記、局長尹濤對“亮堂護眼計劃”表示高度認可,認為其不僅切實改善了當地教學環境,也向山區孩子們傳遞了社會溫度,更為鄉村教育發展筑牢了基礎。
深耕毛辣果產業 激活鄉村產業發展動能
安順下轄的關嶺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的重要樞紐,“滇黔鎖鑰”的美譽承載著千年的商貿傳奇。如今,安順一帶作為貴州毛辣果的核心產區,與九毛九集團締結了緊密的產業紐帶,在新時代續寫著粵黔商貿的鮮活篇章。集團副總裁趙媛媛表示:“‘亮堂護眼計劃’的落地更有利于我們在安順創新實踐‘產業賦能+公益守護’雙輪驅動的幫扶模式。”
一直以來,九毛九集團秉持“共同富裕”的價值理念,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,推動鄉村產業和企業協同發展。在水產養殖領域,該集團在廣東佛山、河源等地大力探索并實踐“公司+村集體經濟+農戶+基地”等創新性聯農帶農模式,成功累積了產業賦能的成熟經驗。2024年,九毛九助力12個養殖項目建成,在當地鄉鎮創造超過2000萬元的經濟產值,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平衡的方式,有效推動了當地特色水產養殖業發展。
針對貴州毛辣果產業的實際情況,九毛九因地制宜調整了產業賦能策略。鑒于貴州政府已構建成熟的產業規劃體系和實施機制,該集團聚焦產業中下游,在研發創新和產銷銜接上發力,與產業上游的種植補貼、技術培訓等幫扶政策形成互補,協助貫穿產業全鏈條。
作為一家大型上市餐飲企業,九毛九集團將毛辣果酸湯鍋納入集團供應鏈體系,完善產業下游環節,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。在此基礎上,聯合中游供應合作伙伴,基于健康消費趨勢研發“更天然更好喝”的酸湯鍋新品;在下游同步通過主題營銷、酸湯文化推廣等活動激活終端市場,深挖提升產業附加價值,增強鄉村產業的“造血”功能。
三十而立健步向善,以 “產業+公益” 雙輪助推鄉村振興
自 1995 年創立,九毛九集團懷揣向善初心,致力于讓溫暖、開心與關懷從餐桌走向社會各個角落。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際,九毛九將“向善”理念與健康消費趨勢、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,提出升級發展目標:在食材健康、產品安全及社會責任上全面達成“健步向善”。
趙媛媛介紹,經過近兩年實踐探索,九毛九在貴州安順構建起“產業賦能+公益守護”的聯動幫扶模式——用產業“造血”激活鄉村經濟動能,用公益“輸血”改善教育基礎條件,串聯企業、農戶和學校形成可循環的價值生態。這一模式正是集團以可持續發展路徑賦能產業發展,助推鄉村振興,落地“健步向善”的生動實踐。
未來,九毛九集團計劃將這個模式推廣到貴州更多區縣,打造“產業+公益”的鄉村振興可復制樣本,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,讓貴州鄉村在振興進程中兼具生態底色、產業活力和教育希望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